山东电影网> 行业资讯> 浏览文章

“4K重制”成电影二度开发新风?

2019/6/17 9:01:43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十年前的片子,就要4K重制?”

前不久《惊奇队长》制片人声称,漫威电影宇宙11年来的22部电影,将全部发行4K高清重制版。

也许有的影迷会诧异:系列最早一部《钢铁侠》距离现在也不过11年,原来的版本又不是不能看,为何又出4K版?

这种条件下的画面升级,哪怕说是“圈钱”也勉强:如果4K不是观众和粉丝的刚需,哪还能圈得到钱?

何况,在很多影迷以往的认知里,4K重制更多的运用,还是在经典电影、影像资料修复领域。

二十年前的老片,兴许有修复一下的必要,十年以内的新片,未必至于。

那是什么,能让漫威去做一笔看似“浪费资源”的买卖?

碟市4K:日常更新换代

其实在4K方面,漫威早就动手了。

目前据统计,2017年以来的漫威电影,以及2008年的《无敌浩克》、《美国队长》全系列、《复仇者联盟》前三部,都已重制了4K高清版本。

根据全球最大的蓝光影碟信息网站Blu-ray.com显示,《惊奇队长》的4K Ultra HD蓝光碟也将在今年7月11号发售。

而漫威粉翘首以待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也确定将发售4K Ultra HD蓝光碟,但发售日期至今尚未公布。

显然,4K版本已然成为新片影碟的标配,而4K版本的发行介质之一,就是影碟。

卖碟,是4K重制的重要目的与驱动力。

在这方面,拥有无数大IP的好莱坞六大公司,不仅精于此道,且将其视为IP衍生品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中相对著名的是华纳,手握《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蝙蝠侠》几大卖座系列,都有根深蒂固的粉丝群,具备一定的凝聚力与购买力。

于是,华纳在手头大IP,尤其是系列电影的影碟上下了大功夫。

一部电影单碟装,两部电影双碟装,系列出新作再来个全集套装,完结了再来个全套礼盒,带周边的、不带周边的、3D版、4K版更新也随时跟进,还有加上《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套装……

久而久之,中国影迷送了华纳一个“卖碟华”的诨号。

当然,影碟事业近十年的最后蓬勃,原因在于“蓝光时代”新的存储方式,对影碟容量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带来的单碟画质大提升、套装内碟片数量降低,以及价格提升后碟片内容、包装设计的精品化。

但现在,蓝光时代似乎也变天了。

其原因,并不是我们一般所想的网络下载与流媒体,而是蓝光技术自身的更新迭代。

在“蓝光时代”的头几年,不少好莱坞六大自有厂牌,以及“标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也就是影迷俗称的CC)等私人厂牌,会为一部影片的蓝光碟出一个“套装”。

其内容,大多是一张蓝光碟加一张DVD,让拥有不同播放设备的观众都能观看。

这种套装,今天依然存在。

只不过内容变了,DVD可能不再出现,而1080P蓝光碟,代替了当年DVD的位置,成为这种随碟的“附属品”。

而碟盒里的“主菜”,成了我们刚刚提到的4K Ultra HD蓝光碟。

这张《阿里塔:战斗天使》蓝光,封面上方按重要性列出版本:蓝光3D、4K Ultra HD、普通蓝光、数字版本

4K指一种分辨率,而4K Ultra HD可以指一种应用4K分辨率的播放技术,同样应用在家用电视机产品。

新的的4K Ultra HD蓝光碟,采用66GB的双层光盘或100GB的三层光盘,容量远高于传统蓝光碟的25GB单层光盘,和50GB双层光盘。

随着4K Ultra HD技术的成熟,以及最常用的影碟播放设备——电视机“4K化”的更新换代,促使4K Ultra HD蓝光碟进一步铺开。

所以,各大公司新片蓝光化时集体4K,几年内的旧片也考虑4K重制,也是对一种日常技术革新的顺应。

但在流媒体时代,影碟逐渐成为小众爱好,跟这样的潮流,又能带来多少收益?

4K Ultra HD蓝光碟的售价,是目前所有影碟制式里最贵的,在不打折的情况下,可能比一般的传统蓝光单碟装要贵出三分之一到一倍。

要想看这碟,还得配齐一台支持HDR(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的4K超高清电视机,以及一台Ultra HD专用的蓝光播放器,外加一条高速HDMI双接头连接线。

说白了,旧有的播放设备得全换一个遍,成本可能会“劝退”不少人。

而在这个小众碟圈,也许紧跟4K潮流,就是为了那群“劝不退”的人:那些对家用影像播放有着更极致追求,或是对某些影片爱不释手的影迷、粉丝。

所以,漫威电影宇宙、《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粉丝群庞大的电影系列,纷纷推出4K蓝光单碟或套装,也并不奇怪。

但4K潮流的来袭,当然不止在影碟市场。

银幕4K:影迷的好买卖

4K重制的另一用武之地,自然是在电影院。

今年4月28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战争片名作《现代启示录》40周年最终剪辑版,在美国翠贝卡电影节放映。

这一版本,与当年的剧场剪辑版、2001年的重剪加长版有两大不同。

一是时长与内容上的变化,二是对40年前画面的全新4K修复。

该版本的美版蓝光碟也将在8月27日发售

经典电影的4K重制或修复,现已成为全球各大电影节的常客。

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可能是近两年4K版《2001:太空漫游》在国内电影节一票难求的疯狂。

影迷经济的导向下,电影节经典电影的4K修复展映,也成了一门生意。

从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入“4K时代”,《阿拉伯的劳伦斯》《浩劫》等经典电影4K重制版展映开始,老片新看,逐渐成为电影节展映的大卖点。

2014年,第17届上影节在谢晋导演《舞台姐妹》上映50周年之际,展映了影片的4K修复版,算得上国产片4K重制的一件大事。

《舞台姐妹》4K修复版剧照

经典老片4K重制的意义,一方面是经济效益,今年北影节展映的4K版《2001:太空漫游》,与最近上影节展映的4K版《辛德勒的名单》《撒旦探戈》,都在开票之际以最快速度售罄。

一方面,老影迷愿意心目中的神作,以更高清形式重现大银幕,再看一遍,也不会倦。

另一方面,新影迷源源不断,这些闻名已久的老电影修复版,也许比电影节其它小众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第一次看名作就是高清大银幕,岂不美哉。

总有错过一次展映的老影迷,和没看过的新影迷在,修复版买下版权,可以重复展映,甚至在院线重映,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版权方除了一次又一次卖出展映权、租出拷贝,还可以出4K蓝光碟,又是一笔进项。

《2001:太空漫游》的50周年修复版,国内电影节一票难求,欧美直接院线重映

除此之外,经典电影4K修复的另一重意义,则是文献价值。

部分经典电影的原始拷贝,随着不可抵御的胶片老化,或保管条件未必尽如人意,画面、音轨逐渐受损,甚至可能面临失传风险。

今年北影节展映的菲律宾电影《马尼拉:在霓虹的魔爪下》,以及罗马尼亚影片《重建》等等,都是“电影小国”的经典作品,经过4K修复得以焕发新生。

艺术电影的抢救式修复,往往为民间机构、私人藏家、基金会,或各国各地电影资料馆等官方机构发起承办,成为抢救电影遗产的一种通行方式。

而商业片中经典电影的重制,在具备“二度开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对数十年前老电影的一种文献保存。

这种带有双重目的的重制蔚然成风,成为电影4K重制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我们对4K重制对象的认知。

因此,我们才对仅有11年历史的漫威电影集体4K化,感到惊奇。

流媒体4K:真高速才有真高清?

当然,4K重制影片的投放途径,不可能不包括流媒体。

一方面,支持HDR技术的4K超高清电视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为电视4K播放的通行,打下了硬件基础。

同时,智能电视的普及,将流媒体铺入家用大屏幕播放设备,保障了电视4K播放的软件。

另一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4K超高清显示器等个人播放设备的集体升级,也为观众提供了私人播放4K影像的条件。

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播放蓝光碟,或播放正版蓝光碟内附赠的数字版本,也可以接受流媒体平台的服务,包括网飞、iTunes、亚马逊Prime Video、Hulu,或是国内的“优爱腾”、芒果TV、咪咕视频等。

但在内地,4K播放应用最广的,还是国内的主流流媒体平台。

随着各大平台加大对电影版权的投入,以及剧集4K化同步更新的趋势,国内许多人对“4K”这一概念的接受,都来自于此。

腾讯视频播放的黑泽明作品《乱》,就是4K修复版本

但同时,国内流媒体平台的“4K化”,也面临一个问题:是不是真4K?

鉴于流媒体传输的条件,影音文件的码流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受到压缩。

我们在流媒体平台看到的“4K版本”,可能达不到真正的4K清晰度。

而这种未必达标的版本,在一个平台上供应多种播放前端,必须满足硬件水平最低播放端的播映需求。

于是,我们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小屏幕上看起来“够4K”的画面,一到更大更高清的4K电视机前,立马现了原形。

这倒未必是流媒体平台“店大欺客”,而是限于技术条件,臣妾真的做不到。

不过,我们还能寄希望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

随着通道的宽广、传播速度的提升,更高码流的影像,也可以在流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

到那时,好莱坞六大也好,“优爱腾”直播平台也好,都要奋起直追这股潮流,新片新剧一律4K,老片也要纷纷重制,以适应新的播放条件,和由此而来的新审美取向。

漫威电影“十年就重制”的急迫,也许同样有追赶这股风潮的打算。

等到风潮真正来袭,我们对漫威今天的这种急迫,也就见怪不怪了。



关键字:其实在4K方面,漫威早就动手了。
上一篇: 聚焦电影票退改签“霸王条款”:退张电影票有多难?
下一篇:《八佰》出风波,别让“精致利己主义”和“民粹、极左、极右”再次坑害了中国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