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影网> 行业资讯> 浏览文章

关于影院的现在及未来,如此大胆的“论断”,头一次听闻

2018/5/22 9:40:01点击数(0)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这几年新建影院的增速始终没有放缓,特别是在一些三四五线城市。如果这些影院不能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持续的效益输出,那么,它们在未来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负担。”

——来自一位电影人士的论断

刚听闻这席话时,艾维电影也是颇为不解。随后通过交谈,我们得以将以上论断作了进一步细化拆解:其一,现在的影院数量已经饱和,没必要再新建这么多影院;其二,目前三四五线城市中,新建影院的票房并不理想,若这些影院的收入一直提不上来,那就是资源的浪费。

其实,不单是以上这位电影人士有着这样悲观的“担忧”,不少一线影院工作者也时常喊话:“现在影院经营这么难,却还在不停的新建影院,相关部门也不管管!”可以这么说,不少人对于存量影院与新建影院的未来还是比较疑虑,甚至是存有误解。

1、误解一:影院“过剩论”?

对于影院来说,这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影院的增多。总体来看,近几年票房的增长却跟不上影院与银幕的建设数量。于是,这就给人以一种假象:影院数量已经是供大于求,市场趋于饱和。若按此趋势发展,在未来两年,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可能会更加明显。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国影院区域、地域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部多,中西部少;一二线城市多、三四五线城市少;城市多,县城、农村少等。所谓的影院过剩也仅是局部过剩,并不代表整个影院市场的过剩。

此外,据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17年,有350个县级行政区没有实体电影院,覆盖常住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912个县级行政区只有1家实体电影院,覆盖常住人口总数超过2.7亿。无实体电影院以及仅有1家实体电影院的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44%左右。

这再次表明,中国的影院市场并没有进入完全饱和阶段,仍然有许多影院空白区域亟待开发。正是基于此,不少有远见的影投公司,如大地、横店、金逸等在延续去年投资策略的基础之上也逐渐将更多的资本下沉至四、五线城市。说到底,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的驱使。靠政府管控新建影院的数量?这显然不现实,也无必要!

上海星轶影城案例,丽江椅业供图

当然造成“影院过剩论”的还与影院建设周期较长的惯性有关。从投资规划到设计完成,一家影院的建设周期至少2到3年,所以我们会看到,从2015年-2017年,新建影院的数量与银幕数量增长率大都在25%左右,增长速度较快。即便是2016年电影总票房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影院数与银幕数仍然维持了超过20%的增幅。这就是影院建设的惯性所致。因而,目前来看近年内,影院的数量还会持续攀升。


关键字:不少人对于存量影院与新建影院的未来还是比较疑虑,甚至是存有误解。
上一篇: 移动电影院:能否分到实体院线一杯羹
下一篇:“复联3”上映12天票房将近20亿 为啥这么能捞金?

网友评论